人造肌肉可承受千倍于自重的應力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韓國蔚山國立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磁性復合人造肌肉。與傳統(tǒng)人造肌肉相比,新材料能夠承受超過自身重量1000倍的應力,有望為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帶來更強大的機械臂。相關論文發(fā)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柔性人造肌肉能模擬人類肌肉流暢的運動,已成為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韓國蔚山國立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磁性復合人造肌肉。與傳統(tǒng)人造肌肉相比,新材料能夠承受超過自身重量1000倍的應力,有望為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帶來更強大的機械臂。相關論文發(fā)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柔性人造肌肉能模擬人類肌肉流暢的運動,已成為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領導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款名為FastGlioma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腦手術中,該模型僅用10秒就判斷出是否還有殘留的癌性腫瘤。在識別腫瘤殘留方面,F(xiàn)astGlioma的表現(xiàn)遠超傳統(tǒng)方法,有望給神經外科領域帶來變革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劉霞)人們普遍認為,學習和記憶通常只與大腦和腦細胞有關。但美國紐約大學科學家發(fā)現(xiàn),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同樣具備學習和記憶能力。這項研究為揭開記憶的神秘面紗提供了新視角,也有望為提升學習能力以及治療記憶相關疾病開辟新途徑。相關論文發(fā)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利用神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新型高速3D打印機。這款先進的生物打印機利用“動態(tài)界面打印”技術,巧妙借助聲波,能在幾秒內快速精準構建并打印出3D細胞結構。相關論文發(fā)表于新一期《自然》雜志。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為癌癥研究提供了一種精準復制特定人體器官和組織的利器,將極大提
【科普園地】量血壓可能是所有身體檢查中最普通且常見的一環(huán)。但你有沒有想過,你量的血壓值,可能并不準確。而造成差錯的原因僅在于:你手臂的位置不正確?,F(xiàn)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y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稱,血壓篩查期間常用的患者手臂定位方式可能會大大高估測試結果,導致高血壓誤診。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近日出版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張佳欣)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牽頭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發(fā)育過程中基因調控的演變方式,并展示了染色質的3D結構在其中發(fā)揮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繪制了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中DNA修飾的首張圖譜,這兩個大腦區(qū)域對學習、記憶和情緒調節(jié)至關重要,也常與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等疾
我們?yōu)楹螘ダ希课覀兙烤褂卸嗬??如何健康地老去?這是近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的基礎研究科學家和臨床醫(yī)生討論的議題?!吧鲜鰡栴}分別對應著衰老機制、衰老度量和衰老干預三個方面的科學問題?!睍h執(zhí)行主席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指出,目前相關研究分別面臨著靶標缺、預警難、干預差等挑戰(zhàn)。在
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報道,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室中制造出與人體組織極為相似的造血干細胞。這一成果或為白血病和骨髓衰竭患者帶來個性化治療方案。此前,在實驗室中開發(fā)出能移植到動物模型中,且能產生健康血細胞的人類血液干細胞一直無
人類在生命中的進程是一個漸進式的變化。然而,如果某天早上你醒來照鏡子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老了不少,這并不是憑空想象。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yī)學院的遺傳學家對與衰老相關的分子變化進行考察后發(fā)現(xiàn),人們分別在44歲和60歲時出現(xiàn)了明顯的衰老跡象。也就是說,人體的衰老并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
科技日報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張佳欣)29日在202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法國比沙-克勞德·伯納德醫(yī)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穩(wěn)定型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在確診后的任何時間點戒煙,都能將發(fā)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近50%。相比之下,只減少吸煙量的患者在心血管風險方面的變化微乎其微。國際
科技日報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可剝奪癌細胞的重要營養(yǎng)物質及其備用供應。在對乳腺癌細胞、患者衍生組織模型和小鼠進行的實驗中,這種方法“餓死”了乳腺癌細胞并縮小了腫瘤。該研究發(fā)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代謝》雜志上。癌細胞“食欲旺盛”,營養(yǎng)物質是它們生存無法缺
孤獨的進化理論認為,人類的歸屬感對于生存至關重要,無法滿足歸屬感會對個體的生存能力構成威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和俄勒岡州立大學等機構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孤獨感會讓人更容易遭遇噩夢的困擾。這一發(fā)現(xiàn)意義重大,因為孤獨和睡眠障礙不僅是嚴峻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且與心臟病、中風以及早亡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研究團隊對1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科學家報告稱,在小鼠身上開展的測試結果顯示,他們開發(fā)的通用流感候選疫苗引發(fā)了強烈的免疫反應,且能在動物接觸病毒后保護其免受嚴重感染。相關論文發(fā)表于最新一期《病毒學雜志》。研究人員表示,他們計劃在1—3年內啟動該候選疫苗的人體臨床試驗,最終研制出一款能
科技日報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張佳欣)據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研究人員在理解人體蛋白質折疊過程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識別出了人體蛋白質折疊的“質量控制”調節(jié)器,有助于開發(fā)靶向錯誤折疊發(fā)生位點的新型藥物。當調節(jié)細胞基本功能的人體蛋白質折疊失敗時,會引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那些在思考復雜問題時,抱怨他們的大腦受傷了的人其實并沒有夸大實情。在許多情況下,精神消耗與不愉快的感覺有關,一個人付出的精神努力越大,就越容易有挫敗、憤怒、壓力或煩惱等感覺。研究人員選取了2019年至2020年期間發(fā)表的170項研究,總共涉及4670人。參與者來自29
在生氣的時候發(fā)泄一通似乎是明智的做法。傳統(tǒng)觀點認為,發(fā)泄有助于平息怒氣,就像從壓力鍋中釋放蒸汽一樣,然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弗吉尼亞聯(lián)邦大學的溝通學家最新進行的研究表明,這種觀點具有誤導性。研究人員分析了154項關于憤怒的研究,結果顯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發(fā)泄有助于平息怒氣,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做法甚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遵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飲食,尤其是不添加太多糖的飲食,與細胞水平上更年輕的生物年齡之間存在聯(lián)系。相關論文29日發(fā)表于《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網絡公開版。該研究是最早表明添加糖與表觀遺傳衰老之間存在聯(lián)系的研究之一,也是第一個在不同種族女性群體中探索這種聯(lián)系的研究。參與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環(huán)保新工藝,可結合天然酶和光,將重要添加劑氟精確混合到名為烯烴的碳氫化合物內。研究人員指出,新工藝為創(chuàng)造高價值化學品提供了一種高效的新策略,可應用于農業(yè)、制藥、可再生燃料等領域。相關論文發(fā)表于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作為一種添加劑,氟可以使農用化學品
科技日報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yī)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時間不規(guī)律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睡眠時間不規(guī)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出34%。研究認為,保持穩(wěn)定的睡眠有助于預防2型糖尿病。相關論文17日發(fā)表在《糖尿病護理》雜志上。2型糖尿病影響著全球近5億人,是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謎團又邁出了一步。他們在胰腺中找到了一組特殊的“第一反應”細胞,這些細胞對于觸發(fā)血糖反應至關重要。相關論文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人體需要維持適當的血糖水平。例如,當糖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和Pangea Biomed制藥公司的科學家,成功開發(fā)出一種人工智能(AI)模型“DeepPT”,可以幫助醫(yī)生為癌癥患者選擇最佳療法。相關研究論文發(fā)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癌癥》雜志?!癉eepPT”通過預測患者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圖譜來工作。mRNA對生成
腦電圖于百年前面世。百年來,它對科學家研究人腦的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美國鮑登學院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副教授埃里卡·尼胡斯在澳大利亞新聞網“對話”上撰文指出,自首次使用以來,腦電圖塑造了研究人員對包括感知和記憶在內的多種認知功能的理解,對診斷和治療包括癲癇在內的多種腦部疾病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大腦的鏡子192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哺乳期鈣流失嚴重,哺乳媽媽如何保持骨骼強壯。據10日《自然》雜志報道,動物研究表明,母體腦激素(CCN3)不僅可讓哺乳媽媽骨骼保持強健,還可促進骨折愈合,并幫助治療骨質疏松癥。研究人員此前發(fā)現(xiàn),在雌性小鼠中,阻斷大腦小區(qū)域
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在脊髓損傷領域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通過開源項目Tabulae Paralytica,團隊將尖端的細胞和分子圖譜技術與人工智能(AI)相結合,以前所未有的細節(jié)繪制出了脊髓損傷后每個細胞中展開的復雜分子過程。這項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發(fā)表在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其不僅確定了一組在康復中起
科技日報北京7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通訊》上發(fā)表文章稱,他們開發(fā)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AI)工具——QDyeFinder,其可從小鼠大腦的圖像中自動識別和重建單個神經元。該過程涉及使用超多色標記協(xié)議去標記神經元,然后讓AI通過匹配相似的顏色組合自動識別神經元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