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微信公眾號“兒不說”發(fā)表《取證285天,我把網易考拉給告了》,文章指責網易考拉售假,稱其購買的考拉自營植村秀450毫升“櫻花輕膚”潔顏油經成分鑒定,發(fā)現(xiàn)產品與專柜正品成分完全不一致,作者決定起訴網易考拉。文章發(fā)布后,引發(fā)輿論廣泛關注。網易考拉回應將全力配合監(jiān)管部門調查。
6月4日,該公眾號再次發(fā)文《關于網易考拉植村秀事件,這是最準最剛的一篇》稱,網易考拉最新的辯招又轉移到“兩瓶送檢潔顏油分別屬于新舊兩種配方,所以導致檢測結果不同”。當事人稱愿意接受二次檢測,但在何地檢測,如何送檢,委托哪個檢測機構,如何檢測等細節(jié),雙方仍未達成一致。
輿情走勢和關鍵節(jié)點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食品藥品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5月30日~6月13日為監(jiān)測時間段發(fā)現(xiàn),網民關注度遠高于媒體關注度。
第一階段:消費者發(fā)文質疑網易考拉售假,引發(fā)輿論關注
5月30日,微信公眾號“兒不說”發(fā)表文章《取證285天,我把網易考拉給告了》,指責網易考拉售假。取證材料來自于2018年8月17日作者妻子購買的考拉自營的植村秀450毫升“櫻花輕膚”潔顏油。因懷疑所購的商品為假貨,該文作者將購買樣品拿到一所高校的化學實驗室鑒定,結果顯示其產品為“顛覆性造假”。隨后作者向“12315”發(fā)起投訴。
對此,網易考拉回應稱,文中涉及的商品為正品,將全力配合監(jiān)管部門調查,愿意接受具備檢測資質的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如果最終確認是平臺出售商品存在的問題,會嚴格遵守平臺規(guī)則和對消費者的承諾,給消費者交代。但對于商品以外的其他訴求,網易考拉不會予以滿足。值得注意的是,該回應直接指出公眾號文章的作者是“馬記者”。
在微博平臺,“網易考拉自營出現(xiàn)假植村秀”話題閱讀量超1400萬人次,1.3萬余人次參與討論。其中@鳳凰網科技發(fā)布的《取證285天,他把網易考拉給告了》轉評量近2萬人次,在其帶動下輿情于6月2日達到最高峰。網民觀點主要包括5個方面:支持作者較真的態(tài)度;抵制網易考拉售假行徑;分享疑似買到假貨的經歷;認為國內對造假行為的處罰較輕,希望加大處罰力度;希望監(jiān)管部門加大對電商平臺打假的力度。
此階段輿論主要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起底網易考拉的售假行為。如界面發(fā)表《網易考拉再被投訴售假:植村秀潔顏油“顛覆性造假”》稱,繼“加拿大鵝”、雅詩蘭黛小棕瓶后,網易考拉再被投訴假貨問題。這已經是網易考拉第三次面對假貨問題。此外,北京時間財經頻道發(fā)表《網易考拉第三次被曝售假,被黑還是供應鏈監(jiān)管存漏洞?》進行關注。
二是關注網易考拉的回應。如財經網發(fā)表《網易考拉回應購買“假潔顏油”:文中涉及產品為正品》,鉛筆道發(fā)表《網易考拉回應“植村秀卸妝油售假”事件:愿配合檢測調查》等。
三是關注發(fā)文者的記者身份。如搜狐號“三言財經”發(fā)表《起訴網易考拉消費者再發(fā)聲:記者身份不影響鑒定結果,維權是有備而來》稱,該消費者再次發(fā)聲表示網易考拉的回應故意把消費者身份和記者身份綁定混淆,誤導讀者。
第二階段:消費者再次發(fā)文,事件仍未有最終結果,輿情逐漸回落6月4日,微信公眾號“兒不說”再次發(fā)文《關
于網易考拉植村秀事件,這是最準最剛的一篇》稱,從始至終,除了在第一次客服電話里怒斥考拉“假一賠十”的承諾不算數(shù)外,最近半年來并未向網易考拉提過任何賠償訴求。另外,對于考拉聲明中所說的“可以再次檢測,費用由考拉承擔”,作者表示,態(tài)是表了,可時間、地點、機構、方式等各種相關細節(jié)再沒有任何人提起過。此外,文章稱,網易考拉最新的辯招又轉移到“兩瓶送檢潔顏油分別屬于新舊兩種配方,所以導致檢測結果不同”。
此次發(fā)文未引發(fā)輿論大范圍關注,輿情熱度逐漸回落。《IT時報》刊發(fā)《消費者通過高?;瘜W實驗室鑒定植村秀化妝品疑似假貨網易考拉再陷植村秀“假貨門”》,文章從“消費者借高校實驗室檢驗真假”“核心爭議一:新老配方造成成分不一?”“核心爭議二:檢測報告是否有公信力?”“最新進展:雙方協(xié)商二次送檢”“海淘產品維權難、難、難”“網易考拉屢次陷‘假貨門’”等6個方面進行深入報道。此外,鞭牛士發(fā)表《網易考拉售假事件當事人披露新進展:辯招轉移到新舊配方》進行關注。
輿情點評
此次事件再次將網易考拉推上售假的風口浪尖。網易考拉自成立以來一直堅稱采用“自營直采”模式,保證正品,但卻頻頻陷入售假的疑團。由于電商平臺商家良莠不齊,售假問題突出,為了能夠突出正品保證,獲得消費者信賴,各電商平臺都推出了所謂的“自營”模式,用平臺的信譽作品質保證。相對來說,自營的商品一般都較其他商品貴。類似的京東自營、天貓國際等也不時被曝出疑似假貨問題。特別是在化妝品領域,制假售假問題尤為突出。這說明,電商平臺在進貨渠道、進貨商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漏洞。對消費者來說,“自營”商品看重的是品牌和信譽,但若假貨問題不能根除,不僅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還會嚴重影響電商平臺的品牌形象,長此以往,將不利于整個電商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在徹底解決假貨問題上,除了電商平臺需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對進貨渠道的監(jiān)督力度外,還需要更多“較真”的消費者積極參與打假。當然,監(jiān)管部門也應不斷加大打假的力度,讓造假售假者付出高昂代價。 (李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