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科研攻關(guān)組疫苗研發(fā)專班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日前在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257場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必須補齊當前老年人群疫苗接種比例較低的短板,大力提高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比例,盡快實現(xiàn)“應接盡接”。
隨著新冠病毒變異株在全球流行的反復,我國“外防輸入、內(nèi)防反彈”壓力不斷增大,老年人發(fā)生感染的風險也在增加,也正如邵一鳴所言“新冠肺炎造成的需要住院的重癥和死亡病例主要發(fā)生在老年人群,只有提高和加強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比例,才能大幅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
然而,我國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比例較低,截至10月28日,接種比例最高的北京市60至69歲人群完成兩劑全程免疫的人數(shù)為210.8萬,占該人群比例的81.7%;70至79歲人群完成兩劑全程免疫的人數(shù)為65.4萬,占該人群比例的60.3%;80歲以上人群完成兩劑全程免疫的人數(shù)為14.8萬,占該人群比例的23.4%。補齊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較低的短板勢在必行,各地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千方百計提高疫苗接種率,筑牢防疫屏障。
部分老年人之所以處在猶豫、觀望狀態(tài),是因為對疫苗接種存在認知偏差和恐懼心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要積極構(gòu)建政府部門、社區(qū)居委會、物業(yè)公司等多方聯(lián)動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用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方法進行動員說服,將思想工作做到家。比如,一些地方開展疫苗接種科普宣傳“敲門行動”,疫情防控人員登門與老年人談心,耐心析疑解惑,幫助他們解開“心理疙瘩”,此類做法值得大力提倡。
強化服務保障,讓疫苗接種更有溫度更便捷。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較低,也跟老年人行動不便、距離疫苗接種點路程較遠等因素有關(guān)。對此,要積極打造老年人接種疫苗“綠色通道”,主動做好陪護、接送工作,從現(xiàn)場測溫、信息登記、疫苗接種等每環(huán)節(jié),為老年人提供貼心服務。
這方面一些地方已作出了有益探索。如北京市朝陽區(qū)小關(guān)街道考慮到天氣越來越冷,為方便老人就近接種疫苗,引入流動接種車,并將流動接種車開進社區(qū),既滿足了老年居民需求,也達到良了好的宣傳效果。這種不必預約,在家門口持身份證排隊便可打疫苗的方式,受到了公眾的普遍認可。
這讓我想到了“南風效應”:北風南風比賽,看誰能把路人的大衣脫掉。北風勁吹,吼聲如雷,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南風則徐徐拂動,風和日麗,行人頓覺暖流融融,始而解開細扣,繼而脫掉大衣。春風化雨的作用是巨大的。朝陽區(qū)小關(guān)街道的做法啟示我們:基層政府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有的放矢地提供暖心服務,使廣大老年人如沐春風,激發(fā)“情感共鳴”,定能贏得老年群眾的信賴和支持,釋放“南風效應”,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大幅提高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
總之,如何補齊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較低的短板,檢驗政策執(zhí)行者的初心,考驗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只要各地找準方向、找對方法,下足“繡花”功夫,送上暖心服務,定能形成“南風效應”,盡快實現(xiàn)“應接盡接”目標。